前言
8月4日上午, 随着美国将台湾的“对等”关税上调至20%后,声讨赖清德的舆论风暴再一次引爆。
网民涌入他的社交账号,批评声浪滚滚,怒斥其“赖皮到底”,甚至喊出“8月23日再让你输一次”的言语。
说来也好笑,从1949年至今,从蒋介石到蔡英文,能在任上干得这么“人神共愤”,赖清德还是头一个。
如今,台湾关税彻底“暴雷”,渔业、花卉、电子等出口产业惨遭毁灭性打击,向其发难的趋势,现在越来越明显。
那么问题来了: 他会成为第一个在任上"出事"的台湾领导人吗?
赖清德
美将台湾“对等”税率调整为20%
展开剩余88%7月31日,美国总统签署行政令, 将对台湾货品征收“对等”关税,税率定为20%,并于8月7日正式生效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虽然这一关税远低于此前“解放日”公告的32%,但仍高于日本和韩国的15%税率,对比频密且惨烈。
对此,台湾政府也是紧急回应。
称20%为“临时”安排,仍将继续谈判争取更低水平。
台湾遭遇20%关税
场面话是如此,可所有人都知道,这已经是既定事实了,关税落地成为压倒经济防线的重锤,直接引爆民意雷区。
台湾网民迅速聚焦赖清德,批评他在对美战略上的失策与谈判低能。
赖清德所谓的“谈判过程积极”,实际上换回的只是一个高压折中方案,而选民忍受不了这场换来的冤大头价格。
公众怒斥“咎由自取”,与前任领导人的悲剧性对比
回顾1949年以来台湾历届领导人,无人能将执政危机钉在如此高位。
即使是在陈水扁遇枪刺事件后,他仍赢得部分同情与政治资本。
赖清德则不同,在经济与外交双重压力下,他不仅没有退却,反而固执推动下一轮罢免大战,即使民意已明确反对,也不愿下车。
赖清德
致歉“有限”与继续推进罢免战
7月30日,民进党召开中常会,这是“大罢免”失败后首次党内高层会谈。
有消息称,赖清德仅向参与罢免的“民间团体与支持者”道歉,未向全体选民表态。
他在中常会上扬言民进党“会继续与罢免团体并肩同行”,“陪大家走完最后一里路”,明确不打算停止推动8月23日第二波罢免投票。
网民普遍认为,这种回应是政客最后倒车的痴缠,不认错、不止损,却急于再战。
这种姿态激化矛盾,将自己与民众彻底对立,舆论只剩绝望与嘲讽。
赖清德
党内元老吕秀莲掷地有声,三大诉求撼动核心
绿营内部自7月26日大罢免全面失败后,形成裂变趋向。
前副领导人吕秀莲,公开向赖清德提出“三大诉求”。
立刻辞民进党主席、撤换行政院长卓荣泰及全体内阁,并“清君侧”更换其核心团队。
她更列出十大失败原因,赖施政无感、台美谈判黑箱、抗中保台牌失效等,均指向赖的路线完全不合民意。
吕秀莲重批赖清德盲目坚持“台独”路线,认为若因此爆发战争,“当权者应切腹自杀”。
这种血性的声明,在舆论产生极大共鸣,也在党内制造强压,标志着绿营对赖领导的公开否定。
报道
干将出逃与派系公开分裂:民进党已陷组织危机
从当前的局势来看,赖清德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好过。
罢免团体领导人曹兴诚、网红“八炯”宣布放弃第二波罢免行动,离开台湾。
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也引咎辞职,声明中强调不认同党中央做法,明确切割赖清德。
而英系大将王世坚在中常委会上公开挑衅赖,喊话撤案。
这些行动显示,赖清德已失去绿营内部关键人物支持,甚至党组织动员力大幅弱化。
这种结构性瓦解,使第二波罢免成为“孤军奋战”的困境。
报道
策略误判升级,持续推进反受制变扼杀自救可能
虽然罢免失败初步说明大势已定, 可赖清德不仅不妥协,反而将自己的固执上升为党策略,命令全党继续伴同行动。
这一刻,他的政治决策完全偏离常轨。
不听民意、不见危机、不作调整,却继续推动从党内到社会的撕裂战,其结果被舆论定性为“自毁式抗争”。
林右昌辞职后由副秘书长何博文代理,但实无实权。
党内多位议员公开要求赖辞党主席、整顿内阁。
党内中坚力量出走,组织动员力下滑再加上战术固执,赖领导下的民进党陷入空心化。
赖清德
整个台湾政治生态里,绿色体系已显疲态,曾经的动员机器,如今只剩裂痕与反抗。
赖清德被困在一个没有支撑力的核心位置,失去内部平衡,外部承压。
他原计划于8月访中南美洲、途径美国纽约,结果遭美方拒绝“过境”,外界解读是对其路线的不信任信号。
国际舆论普遍认为,美国已放缓对赖领导的战略倾斜,不再将其视为可靠“盟友”,而将台湾置于更复杂的梯度贸易体系中。
媒体已经不吝用“内外交困”形容赖清德现状。
内部党派撕裂、民意反弹,外部“对等关税”压力、外交降温,形成双重夹击局面。
各项舆论指出,他本可“立刻踩刹车”,但他选择继续踩油门,于是自己走向政治终结。.
信源:北晚在线 2025年8月4日关于“美将台湾“对等”税率调整为20%后,网民评论灌爆赖清德社交账号”的报道
信源:北晚在线 2025年8月4日关于“美将台湾“对等”税率调整为20%后,网民评论灌爆赖清德社交账号”的报道
信源截图
结语
赖清德不仅在经济外交上折戟沉沙,更在政坛走向“一条路走到黑”的极端。
民意非但不容忍他继续固执运作,反而借20%的关税,爆发出全面怒潮,成为他在任上的政治判决书。
从内部失控到外交冻结,几乎所有路口他都选择继续推进,无视劝阻,无视警告。
若说他成为1949年以来首位在任上“出事”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可能性极大,这绝不是夸张,而是政治法律与社会政治共同推演的必然结论。
发布于:安徽省配资炒股理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